火星链 火星链
Ctrl+D收藏火星链

ERO:跨链桥协议之战:LayerZero和Chainlink,谁是王者?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原文作者:Pickle、Aylo

编译:Moni,Odaily星球日报?

StargateFinance是建立在LayerZero基础之上的新兴跨链桥项目。自其跨链代币桥上线之后,Twitter上就同时出现了两派不同的声音,他们对于跨链通信协议LayerZero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为避免传递出一些错误信息以及太过主观的信息,我的许多文章已暂时搁置了。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LayerZero和CCIP这两款协议的白皮书以及他们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过的内容,希望能与读者共享,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一些来自外界的疑惑。

当然,我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公开批评或是攻击上述协议以及个人,当然更不要把这当作是一种审查。我的意见将会在最后给出,注意这仅仅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你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其中有我不确定的地方或是个人理解的地方,我将会标注出来;若文章发布后存在任何不准确之处,我们也将进行更正。

接下来,文章将会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阐述:

1、简介:什么是LayerZero?

2、区块链上的新兴协议层:LayerZero

3、LayerZero是如何工作的?

4、Chainlink?发布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

5、相关的一些争议

6、哪个协议更胜一筹?

7、最后的一些想法

简介:什么是LayerZero?

对于“LayerZero”的解释有多种方式,比较通俗的一种说法是:“它是一种通信协议,支持跨多链执行智能合约,通过代币桥,任何一笔源链交易都能实现跨链操作”。

能实现跨链操作对于任何跨多链的?DeFi?用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LayerZero则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的一次最新尝试。

除此之外,在该领域还有另外两个著名的跨链协议——?Polkadot?和?Kusama?,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使用了自己的区块链网络进行构建。此外还有一个目前仅在?Cosmos?生态系统中运行的跨链通信协议IBC。

我非常欣赏IBC,它很有潜力成为Layer0中的佼佼者,但该协议若要拓展到非Cosmos链,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就不在本文中赘述了。另外,还有一个新兴跨链协议Axelar也是在Cosmos生态系统中运行的,目前已发布主网,我们也将留在下次讨论。

币安发布暂停Multichain跨链桥代币充值、提现的更新:7月5日消息,据官方公告,币安将于7月7日08:00起暂停支持通过以下网络铸造的Multichain跨链桥代币的充值、提现业务,直至另行通知:通过BNB Smart Chain的Polkastarter(POLS)、通过BNB Smart Chain的Alchemy Pay(ACH) 、通过Fantom Network的Beefy.Finance(BIFI) 、通过BNB Smart Chain的SuperVerse(SUPER)、通过Ethereum Network的Travala(AVA) 、通过Avalanche C-Chain的Spell Token(SPELL)、通过Fantom Network的Alpaca Finance(ALPACA) 、通过BNB Smart Chain的Harvest Finance(FARM)。

币安提及,由于Multichain(MULTI)协议近期的情况,币安已于2023年05月24日暂停支持多个Multichain跨链桥代币的充值业务。[2023/7/5 22:18:59]

区块链上的新兴协议层:LayerZero

LayerZero是由Primo、RyanZarick、以及著名的前Sushi开发人员0xMaki开发的。以下是从白皮书中摘录的部分内容:

“LayerZero,第一个去信任的全链互操作性协议,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低级通信原语,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各种跨链应用程序。通过这个新原语,开发人员可以构建无缝连接的跨链应用程序,如跨链?DEX?或是多链收益聚合平台,而无需再依赖受信任托管人或是中间交易。”

这里所说的“去信任”指的是用户不必再信任任何人或是组织,而可以进行诚实操作,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智能合约和代码将能确保执行的交易不会被不良行为者所利用,除了你最初的目标其它事情都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我们稍后会讨论。

注意,LayerZero不是区块链而是一种协议,主要通过“超轻量客户端”在链下运行,这些“超轻量客户端”其实就是建立在可以进行互连的链上的智能合约。这些链包括L2和L1,以及后来出现的非EVM以及EVM。

LayerZero带来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用例便是跨链桥接。由于会涉及到风险以及其它一些问题,因此把桥接做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而LayerZero桥接基础设施则大大减少了这些问题的发生。

跨链桥 SyncSwap Move 正式上线,现已支持 USDT 与 WBTC:6月5日消息,基于 zkSync 的 DEX SyncSwap 发推称,跨链桥 SyncSwap Move 已正式上线,SyncSwap Move 由 zkSync 官方桥与 ZK tech 提供支持,允许在以太坊与 zkSync Era 之间转账。USDT 与 WBTC 是 Move 第一批原生支持的代币,用户可在 SyncSwap 上进行交易。

Move 允许用户检查提款与认领,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与 zkSync 官方桥的 Gas 成本相同,桥接代币是 100% zkSync 原生资产,没有第三方风险。Move 是 zkSync Era 官方桥的前端,由 ZK tech 驱动,与官方桥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当用户用 Move 批准或转账时,直接与官方 zkSync 智能合约交互。[2023/6/5 21:16:18]

“桥接”给人留下的印象通常不是那么美好——从一个EVM链到另一个链经常会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一些链桥经常会遭受交易卡顿、缺乏流动性、滑点和高额费用的困扰,更不用说智能合约风险或是黑客攻击了。

尽管有时候会使用CEX来做替代方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显然也不太安全。

最近发布的建立在LayerZero之上的StargateFinance的确将焦点放在了区块链开发这一领域。其白皮书上这样写道:

“现有的DEX实现了将用户代币转换为特定协议的代币,这些代币通过中间共识层实现了交易共识。尽管中间共识层通常会比较安全,但仍然需要用户通过信任侧链来实现代币的转移。”

目前,拥有自己的区块链以及中间代币的桥接协议有Synapse、Thorchain、AnySwap/Multichain?等。这些协议的确也为用户提供了一部分解决方案。

然而,现有的DEX解决方案其实并不理想,因为涉及到两次中间交易——一次是将发送者的代币转换为中间代币,另一次是将中间代币转换为接收者链上的“真实”代币。

除此之外,用户还必须完全信任中间共识层,该共识层会在源链上确认交易并将铸造代币的意图传达给目标链。尽管现有的交易所确实支持跨链代币转移,但这样做的代价是会增加复杂性以及成本。

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实际上,我们的确有一种替代解决方法,那就是封装资产。Avalanch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实现了从以太坊到Avalanche的原生代币桥接。用户体验非常快,没有滑点或是高额费用,而且gas费也非常低。

Beosin:Gnosis Omni Bridge跨链桥项目存在合约层面的重放漏洞:金色财经报道,Beosin 安全团队发现,在以太坊合并并分叉出 ETHW 后,Gnosis Omni Bridge跨链桥项目,由于合约代码中固定写死了chainID,而未真正验证当前所在链的chainID,导致合约在验证签名时能够在分叉链上验证通过。攻击者首先在 ETH 主网上通过omni Bridge 转移 WETH,随后将相同的交易内容在 ETHW 链上进行了重放,获取了等额的 ETHW。目前攻击者已经转移了 741 ETHW 到交易所。

Beosin 安全团队建议如果项目方合约里面预设了chainID,请先手动将chainId更新,即使项目方决定不支持ETHW,但是由于无法彻底隔绝通过跨链桥之间的资产流动,建议都在ETHW链上更新。[2022/9/19 7:04:46]

那这是怎么实现的呢?用户从以太坊转移到Avalanche的资产会被封装——原生资产被保留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中,封装资产则在Avalanche上进行发行。如可以实现?USDC?→USDC.e的转换。

但一旦控制以太坊资产的智能合约被黑客入侵,资金被盗,那么Avalanche(USDC.e)上的封装资产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出于这个原因,现在Avalanche似乎鼓励用户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本地资产转移到他们的区块链上。??

此外,也是同样的原因,用原生资产进行桥接是一种更可取的做法。为实现这一目标,Stargate正在通过一些EVM链来逐步推出原生USDC和?USDT。

LayerZero是如何工作的?

LayerZeroEndpoint存在于每条链上,任何有LayerZeroEndpoint的链之间都可以进行跨链交易。从本质上讲,这创建了一个完全连接的网络,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每个节点上。实现了使用少量模板代码,支持任何一个区块链。?

LayerZero将他们在轻量级链上的客户端称为“LayerZeroEndpoints”。它们由智能合约组成,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1、沟通

2、验证

3、网络

Findora跨链桥Rialto已在以太坊Ropsten测试网上线:金色财经报道,Findora跨链桥Rialto已在以太坊Ropsten测试网上线,Rialto Bridge是ChainSafe ChainBridge的一个分支,为支持Findora网络而定制。用户能够将通证从兼容EVM的区块链双向转帐到Findora区块链上,反之亦然。Rialto桥通过源链(如BNB链或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锁定通证(如USDT、USDC等),并在Findora智能链上开采等量的通证。目前,该桥只部署在主网BNB链和以太坊区块链测试网上。[2022/5/6 2:54:12]

为简单起见,我将上述客户端称为“endpoint’”,接下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在A链上进行跨链操作,并发送到endpoint。

2、endpoint向中继器和预言机发送信息——这两个实体都是独立的,并且都是链下的。

3、由预言机来确认区块头。

4、由中继器确认A链上的交易。

5、假设一切正常,那么A链上的其余操作将会在B链上实现。

注意,一旦中继器或是预言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任何争议,那么智能合约将会暂停且不会提交给B链。为了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要求任何使用LayerZero协议发送消息的中继器和预言机必须彼此独立。

从理论上来说,LayerZero协议本身不需要任何特定的中继器,用户甚至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中继服务。但相互独立的这种设计可以让用户确信预言机不会与中继器勾结作恶,从而实现去信任化的验证交付。

我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继续讨论上面的白皮书内容以及去信任化假设。

其实每个去中心化应用都有多个可编程和可修改的参数。从理论上来看,他们可以只使用LayerZeroendpoint,但也可以使用与LayerZero不同的中继器,以及与Chainlink不同的预言机。

以下是从Discord上引用的内容:

去中心化应用在将信息发送到B链之前可以先在A链上指定自己需要的确认数量。

有一种观点认为,LayerZero最终会变代币化。因为该协议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质押行为,那些来自中继器的恶意做法会由此而损失质押的ZRO代币。但这只是猜测,还未得到团队的确认。

Chainlink发布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

区块链平台 Fleta 将推出其新的跨链桥接服务: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基础平台 Fleta 团队宣布其 Fleta Converter 将于 9 月 15 日上线。Fleta Converter 是一种桥接服务,利用 Fleta 的跨链技术“网关”系统,将加密货币资产自由发送到其他网络。

Fleta 的多链平台集成了以太坊、TomoChain、Binance Smart Chain 和 Polygon。用户可以通过 Fleta 钱包向基于这些网络的钱包发送和接收加密货币。(cryptoninjas)[2021/9/3 22:57:10]

SergeyNazarov是Chainlink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他于2021年8月在Chainlink主办的第二届智能合约峰会SmartCon上发布了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与此同时,Chainlink的官方网站也发布了这一重要信息。

此外,Aylo在twitter上发表了一篇精彩的帖子,很好地总结了CCIP和它的价值主张。

自2017年以来,Chainlink一直在构建更为广泛的链下中间层基础设施,而CCIP则与该基础设施完美匹配,并将利用链下报告(OCR)和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DONS)等一些现有的创新技术来实现高吞吐量的链下计算,而不仅是简简单单的预言机函数。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CCIP的大部分了解在下面的视频中都有做分析,不仅如此该视频还介绍了与当前Chainlink基础设施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开放性标准,在此标准上开发者可以构建跨多链发送消息、传输代币、发起操作的应用以及提供安全性服务。

CCIP的功能包括所有以上提到的内容以及与LayerZero相关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一个可编程的代币桥,用以构建与StargateFinance类似的去中心化应用。此外,CCIP还有一个创新,那就是创建了“混合型智能合约”,这使得链上和链下的智能合约能够同时跨链执行。

与LayerZeroEndpoint相对应的CCIP被称为是“消息路由器智能合约”,接下来我将其称为MRSC。

在CCIP中,中继器和预言机的功能并没有显著区别,两者都是由ChainlinkDONS完成的,在将信息从A链传递到B链之前,信息必须要匹配且准确。在我看来,这可能比LayerZero的设计理念更安全,我将会在稍后讨论这个问题。

除了有着与LayerZero类似的功能之外,CCIP还具有反欺诈功能。那些处理跨链交易的节点都是单独的,一旦检测到执行的交易消息与交易中的A链状态有不一致时,智能合约功能将会被暂停。

与LayerZero上的安全层相比,这相当于是额外的安全层。

当然,由于CCIP尚未上线,我所了解的也仅限与此,剩下的都是一些推断和猜想。我认为,反欺诈网络节点将有着与当前DON类似的高度去中心化特点。

另一个猜测则是:质押将会伴随CCIP的发布同时上线。这将能给节点运营商带来经济激励,同时可以对不良行为者进行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还没有得到团队的证实,别忘了他们可曾干过临时放弃发布的事情。

有关的一些争议

就在Stargate发布后不久,Twitter和Discord上关于LayerZero的实施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漏洞和风险的争议就没中断过。这其中有很多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但一时间很难举出实例来反驳这些观点。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事情需要明确:目前该链上的预言机不是Chainlink。

由于当前的预言机还不是去中心化的,也未经过实战测试,这也意味着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很高。然而好消息是:经LayerZero开发人员之一的Primo确认,与测试网一样,Chainlink将很快成为首选预言机。但在那之前,LayerZero将会承受一定的风险。

接下来,再说说中继器。

中继器是独立于预言机的独立实体,白皮书指出,中继器可以确保去信任且更安全的交易,不过我认为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首先,很难确保中继器是独立的实体。由于去中心化应用可以选择他们自己的预言机和中继器,因此恶意攻击是可能发生的,比如选择的预言机和中继器勾结作恶。想象一下一个资产假装桥接的行为:在B链上铸造资产的同时可以将它们仍然保留在A链上,所以这样的勾结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实际上,这与在任何去中心化应用上存在的风险都是一样的。此外,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去中心化应用都会使用Chainlink当作自己的预言机。这样的话,一旦中继器出现了恶意行为,Chainlink预言机将会进行拦截,阻止在原链上发生的任何重大损失。

此处还必须做出一些假设,假设Chainlink能成为实现两种功能的有效且现实的替代方案,那么会出现以下情况:

1、Chainlink节点是容易出错的。

2、Chainlink节点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来防止恶意行为者提供错误的预言机数据。

3、与Chainlink节点相比,独立于预言机系统的中继器系统可以更受信任。

在第3点中,与Chainlink节点相比,LayerZero建议的中继器需要更加去中心化,具有更好的经济激励机制,并且在它们发生故障时有备份系统。

对于大多数协议来说,由去中心化应用直接创建和运行中继器似乎不大现实,因为如今大多数去中心化应用选择了Chainlink而不是用他们自己的预言机来进行喂价——他们之所以不愿构建这此类基础设施来保护自己。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不可能生产出比现有产品更好、更去中心化的东西。因此,我怀疑大多数人会选择LayerZero自己的中继器,或是依赖Chainlink来实现这两个功能。而最终,只有获得了能与ChainlinkDON相媲美的中继器,才值得将此项功能与预言机分开。

我认为拥有一个独立的中继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Chainlink的依赖,这不只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而是可以将其与CCIP区分开来,为LayerZero提供更多的价值。

到底哪个协议更胜一筹呢?

坦率地说,关于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重申一下,由于CCIP的白皮书尚未发布,因此目前大部分与CCIP的相关信息都来自于我与其开发人员的交流以及在网上参考了一些有关ChainlinkCCIP的信息。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中继器和预言机分开其实并不重要,除非做得非常好,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LayerZero至少在分片安全性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

我们再回到两派的争论上来,假设LayerZero和CCIP在中继器及预言机功能方面同样优秀。那么还有什么能用来分出胜负呢?

1、实现其功能的链上智能合约

2、CCIP的反欺诈网络

3、声誉

关于第1条和第2条,我们还未掌握更详细的细节,但我希望这两者的主网都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审计,保证运行良好。假设这两种协议上的链上智能合约具有可比性,那么反欺诈网络是否可以为CCIP提供额外的安全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CCIP对于去中心化应用和用户来说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协议。

至于第3点的声誉问题,Chainlink自提供安全可靠的中间层基础设施以来已有一段时间了,但LayerZero却是最近才出现的新兴协议,开发人员由一批聪明、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组建而成。至于到最后,他们的口碑孰好孰坏,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值得一提的是,CCIP的开发人员包括了ChristianCatalini和DanBoneh。毫不夸张地说,这两位是加密经济学和密码学领域最优秀的两个人。

最后的一点想法

表现更好,并不意味着更成功。

尽管我以上的观点比较倾向于支持CCIP,但这并不意味着CCIP就一定会更成功。通常情况下,谁能最先打入市场、有更好的宣传、更好的网络效应,同时还能做得“足够好”,那么谁的技术才能被最广泛的采用。在这方面大家可以去看下一个很好的例子——VHS与Betamax的录像机制式之战。

也许,整个去中心化领域还没有真正为跨链去中心化应用做好准备,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更优化的东西出现,说不定就会胜出。在这不得不提IBC——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而且很可能会成为终结者。

其实,对于以太坊上一些DeFi1.0借贷协议普遍采用CCIP的做法,社区早已产生了异议。我认为,接下来可能某些DeFi协议将会选择LayerZero,而其他去中心化应用将会相继效仿。而一旦他们选择了LayerZero,那么CCIP将会很难再迎头赶上了。

链桥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去中心化应用层面却没有真正的技术来做防护。它们与DEX一样可分叉,但需要依靠一些新兴技术或是网络效应来确保长期成效。由于LayerZero和CCIP都拥有基本的代币桥接基础设施,支持多链桥。

因此我怀疑将会有一场竞相压低价格的费用大战出现,同时将会有激励流动性和奖励持有各自代币的措施出台。而对于那些仅仅押注于StargateFinance(STG)的人来说,可能要引起警惕了。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Chainlink和LayerZero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还能彼此互相促进。目前,CCIP已经已经销声匿迹了9个月,一直在埋头开发,而LayerZero的发布则可能会给Chainlink团队带来一些压力,促使他们尽快推出自己的协议。反之,来自CCIP的竞争压力也能激励LayerZero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确保自己的领先优势。

坦率地说,良性竞争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促进共同进步。我认为大多数区块链开发人员,无论是为哪家公司服务,都在为推动科技的进步而努力着,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标签:LAYEREROZEROZERMintlayerGalaxy HeroesZero Utility TokenBitcoin Zero

Gate交易所热门资讯
TOK:去中心化交易平台ShapeShift?DAO获得Coinbase Ventures与Chapter One战略投资

链捕手消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ShapeShiftDAO宣布其铸造的FOXSuccessTokens获得CoinbaseVentures与ChapterOne战略投资.

1900/1/1 0:00:00
AVE:Akord:基于Arweave 网络的新一代存储应用

作者:D1VenturesAkord最近完成了一轮230万美元的融资,本轮投资者包括:D1Ventures、Maven11Capital、SevenXVentures和Arweave团队.

1900/1/1 0:00:00
Bithumb:Bithumb 韩国子公司 Bithumb Meta 获734万美元投资

链捕手消息,Bithumb韩国子公司BithumbMeta宣布,与LGCNS、CJOliveNetworks、SKSquare旗下Dreamu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吸引总投资90亿韩元.

1900/1/1 0:00:00
USD:专访何一:币安今年的核心战略是在全球推动合规

原作者:TimmyShen,Forkast记者原标题:《YiHe:Binancewilltakethearrowsforindustrycompliance,security》编译:胡韬.

1900/1/1 0:00:00
NCE:掀起 BAL 的「Balancer War」之争?速读 0xMaki 新项目 Aura Finance

作者:0xMaki编译:foresightnews3月28日,参考「CRV-veCRV」代币经济学的veBAL机制正式上线Balancer.

1900/1/1 0:00:00
ZIO:去中心化交易基础设施提供商0x Labs完成7000万美元B轮融资,Greylock Partners领投

链捕手消息,去中心化交易基础设施提供商0xLabs完成7000万美元B轮融资,GreylockPartners领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