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政务共识”业务需求的高度适配性,将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可信、可靠,业务规则智能化”的优势,围绕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加工、利用全过程开展链上管理,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通过区块链的加密传输机制,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政府数字化建设现状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字化是提升政府智慧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可以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在今年的两会上,区块链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逐渐得到国家各级政府层面的重视。1、政务信息化优化改革重点1)可改进的客观、科学的业务考评算法2)增强敏感数据隐私保护措施3)优化对等数据共享方式4)加强可信在线业务协同模式5)统一可信的数字身份认证6)构建真实、可靠、不可篡改的考评原始数据2、政务共识应用:一网通办政务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各个局、委、办系统各自独立的情况,政务系统“数据孤岛”的现象严重,导致没有政务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监管,也缺少对于数字政府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服务各相关方可信的价值传输缺失造成的衔接困难参与部门多、数据无法共享、流程无法可信衔接2)政务数据及时高效交换与共享困难数据完整度低、数据更新慢、数据确权难、无激励措施3)业务协同困难缺乏制度保障和约束、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互相推诿等不良现象4)政务数据安全流转难以保障缺乏有效考评以及激励措施、难以保障安全5)科学考评制度尚未构建上报数据失真、考评机制缺失区块链在其中发挥的就是桥梁作用,帮助构建可信的政务共识。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政务“数据孤岛”、追溯数据流通过程和明晰权责界定、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政务信息化难题,赋能电子政务,助力智慧政府落地。政务应用方向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携火币大学校友应邀参观链上ChainUP、开源矿池等区块链知名企业:12月16日,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携火币大学校友应邀参观了链上ChainUP以及开源矿池。链上ChainUP创始人兼CEO钟庚发向校友们讲解了ChainUP 集团的生态业务以及金色算力云的发展。开源矿池合伙人方云豪向校友们介绍了开源矿池的战略布局,以及目前的矿业现状。
据悉,开源矿池致力于做好下一代产业互联网技术,以安全、灵活、可靠的技术与产品服务为新产业生态提供更优质的底层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技术驱动为核心,融合了IPFS分布式文件技术、5G技术、云与边缘计算技术、Al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等创新技术,完全自主研发了新产业链下的基础底层技术、专属服务设备、开发应用平台等,构建实现了IPFS和分布式云存储、边缘计算、算力分享等诸多应用场景,为下一代互联网生态和数字资产体系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石。[2020/12/16 15:23:42]
1、区块链助力电子政务改革传统的政务系统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数字身份认证2)数据无法做到可信共享3)业务无法做到可信协调4)深化改革思想,没有达到可信统一而依托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1)依靠CA证书,数字身份统一对于部门间数字身份这一个层面,可以通过统一的CA体系来解决。建立统一的CA系统,政府和相关办事主体通过CA服务器获取数字证书,办事主体和政府部门各自保存证书,办事主体和政府部门通过统一签发的身份证书上链。2)依靠共享账本,达成数据可信共享数据库共享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来集体维护集体使用,并且在账本里可以做到全程加密防泄漏。根据各个业务联合组合成联盟链的各个组织,做到链上数据的不可逆不可篡改,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真实可追溯。3)依靠智能合约,实现业务可信协同协同区块链可以用智能合约来帮助电子政务体系来完成业务协同。这里主要通过区块链平台来实现业务规则代码化,合约的执行结果有多方来签名来保证。对于敏感数据,也可以通过合约来说明,合约的结果利用区块链来存储,存储的过程中做定向加密,既能有效的保证业务办理过程顺畅,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加密。4)依靠数字激励,促进思想统一公链里面有挖矿的说法,在联盟链里面,我们认为所有政务办事流程同样可以通过数字激励的模型来量化,这样就能够建立有效的科学考评机制,来保证政府执行效率。政务链改案例
动态 | 比特币区块链钱包用户两年增加了1000万:据Blockchain.info数据,当前比特币区块链钱包用户数达到3190余万,相比2017年初增加了1000万。[2019/1/1]
1、基于政务共识平台的电子证照示例电子证照示例其实在很多省市已经有一些试点,在电子证照试点之前,政府机构都会出具纸质的证照,目前电子化的证照的种类太少,当然,也逐步在看到有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等出现,但数量远远不够。在办证过程中,办事主体往往需要经过很多个部门,比如办房产证,要去银行、房产局等,如果是公积金贷款,还要去公积金管理中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协同都是由办事主体耗费多次人工跑腿来进行,而基于区块链电子证照的共享,就可以利用政务共识的平台体系,构建一个基于电政务公示平台的电子制造系统,它首先会把各个证书,通过对接现有的业务系统做加密签名,上到区块链上面,证件数据加密存储到区块链上,所有数据都安全可靠,不可篡改且不可逆。各个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可以从链上获取电子资料的共享数据,按照部门授权使用,因为每个部门都有CA,通过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体制,可以去授权我们的证照给到相关的申请部门使用,并且记录证照的使用,这些被记录的信息放到链上便于后期的审计核查。在涉及到多部门联办的证照业务时,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进行,这就是电子证照的示例。它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政府的业务办事效率,降低办事难度,增加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做到一个部门发证,所有部门都能够共享数据,避免数据孤岛情况的产生。2、基于政务共识平台的餐饮店开发示例这个示例跟前面所提的证照有相似的地方,在办证或者开店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审核,以开餐饮店为例,我们需要去做市场主体登记,需要去工程消防做审核和备案,要做消防验收等,还有餐厅营业许可,环境测评以及税务公章等等,这些事情涉及到的管理部门有很多,在目前的业务办理中,申请人想开餐饮店,会涉及到很多的交叉验证,甚至有时候存在一个部门跑多次,一旦某个步骤出错,可能又要重新来过。如果利用联盟链的统一数字身份,就可以去免去每个部门都要验证身份的过程,利用区块链,把各个部门的数据搬到链上进行协同业务办理,降低申请人的业务办理难度。智能合约的使用能够动态的刷新各个部门联办业务的状态,在上游部门办理业务完成之后,下游部门可以马上获得通知来完成相关业务的办理。统一的数字身份避免重复验证,可信的共享数据有利于业务协同,智能合约使得各部门之间可以在线进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多次走动。3、基于政务共识的政企联动人才账本这个例子在目前的人社局体系里面比较常见,对于目前的人才机制有几个痛点:第一,企业的招聘难。企业平均招聘周期要在28天以上,并且大多只能利用现在互联网的一些招聘平台去做招聘。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人才的甄选、面试以及离职流程的管理,往往是现在企业的一个很大的痛点。那么,基于政务共识,结合区块链的政企联动人才账本,能够来帮助企业人才以及政府的监管来做哪些事情。第一,可以去搭建一个由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区块链联盟,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才账本。这个账本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维护,政府做监管,涉及到员工和企业的相关社保信息,都自动会记录在账本里面。这样员工真实的工作经历,都可以通过人才账本来体现,核心企业可以有效对接到政府管理的人才。第二,政府可以监管人才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这样原来在线下做的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且企业有政府背书的人才账本,对于招聘人才的简历的真实性验证会变得更简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区块链和加人力资源的体系,企业通过联盟链人才账本寻找人才,当地居民可以通过人才账本找到工作,提高就业效率,政府通过企业用工情况,监管和扶持企业更加精准,让公共资源更加有效利用。基于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等,构成人社的信用链,它能够帮助社会构建职场的诚信体系,在灵活用工、劳动合同、从政金融等方面,推动人力资源行业的转型升级。4、基于政务共识的社会救助链社会救助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因为目前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救助流程周期不规范,权责不清晰,监督不到位以及后期跟进不健全的情况。基于社会共识和政府共识平台构建一个社会救助链,能做哪些事情?第一,能够将社会救助的办理流程简化。利用智能合约来进行协同,所有救助过程都会在链上全程留痕。与此同时,可以将纵向横向的业务部门以及救助个体进行结合,打造区块链+的救助信用体系。第二,规范救助资金发放。在救助对象上链之后,对于救助资金的发放和支付,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全程追溯监管和管理,实现全流程的可监管和可预警,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的科学合理和规范有效,安全高效运转。第三,构建内部和外部双重信用体系。外部信用可以根据内部信用向外逐渐的去开放一些授权,比如说有冒领失业金或者是其他救助金的行为,可以作为个人征信纳入征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可控可监管,且可信协作分布式的社会救助平台,能够做到全社会共同监管,相信这也是我国未来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展望
动态 | 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正关注区块链技术:据财新消息,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 Souza在被问及基因测序、人工智能、云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时表示,前三种技术已互相整合,区块链技术正在关注之中。[2018/11/21]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大多是采用基于政务云构建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未来则可以在区块链BAAS平台的基础上,完成统一数字身份和电子证照的上链,通过构建业务数据共享账本和业务协同的智能合约体系的构建,完成数据和业务的协同目标,达成一事一办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平台的不断优化,形成可信的政务数字资产,后续做政府的营商环境评估就会简单很多。我们可以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政务数字资产,来构建营销环境信任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可信的产业联盟。相信这将会是未来结合政府信息化以及区块链发展的政务共识蓝图。在政务共识平台构建之后,会形成一个联动和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存在三个生态场景,即链上政务、链上民生和链上产业。简单而言,可以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发展运行监测平台和开放的数字政府平台,在确保政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各行各业的数据开放,形成政务数据应用的新模式。基于区块链联盟链建设的区块链城市综合政务平台,会以政务的信息化为基础,推动城乡建设、市场监管、交管、自然环境等城市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助力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提升城市信息管理水平。我们希望与所有信息化建设的同仁一起,共同推进“区块链+政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落地,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Q&A
A股开盘 区块链概念股涨跌各异:今日A股开盘,区块链概念股涨跌各异,区块链板块微跌0.01%。76只个股中,34只上涨,42只下跌,其中三只个股涨停,分别是安妮股份、先进数通、汇金科技;跌幅前三为: 恒银金融(-3.03%),宣亚国际(-1.85%),易见股份(-1.67%)。[2018/4/12]
1.目前区块链+政务已经在哪些地方有落地?蔡:目前我们在湖南已经在推行政务共识平台,我们跟当地的电子政务的厂商在合作,以确保政府链改的落地,特别是对于电子证照,以及刚才我们提到的餐饮店证照办理的这些方面,我们都在推进。2、比如说联盟链有三个部门,a、b、c之间有共同需求的数据共享,可是a、b之间有些数据不想让c知道,这种情况可以实现吗?蔡:这种情况是在联盟链可以实现的。区块链上每个节点上都是点对点的数据,那这些都是完全一样的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联盟链,有一个组织的概念,比如说a、b之间的数据,不想要c知道,我们就基于a和b建立一个组织,这个数据就只有在a和b之间共享。如果c要访问数据需要得到a和b之间的一个认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库上链之后,所有部门都可以看到,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在我们的政务平台设计过程中,会将某一类业务的某一类数据做一个组织,然后将监管的部门也引入到组织中,形成业务和监管独有的一个账本,比如和民政可以做一个组织,人社局和税务也可以做个组织,而不是所有接入的节点都是完全透明的。3、政务平台是否可以打通,还是每一条链是独立的,或者是以后是否可以打通?蔡:首先政务平台肯定是可以打通的。就算没有区块链,现在大家也在做各自的努力,比如做数据交换的前置机,只是效果没有区块链共同维护的账本那么好,而且现在也有跨链的场景应用尝试,蚂蚁区块链、腾讯、华为等大企业也都在做一些跨链的研究。4、您可以预测一下下一个区块链加政务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蔡:根据我和一些政务领域的人员以及同行的交流和沟通,我认为接下来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应该是我们的电子证照,包括电子身份证等,这些证照逐步会脱离纸质化,形成一个大的证照库。电子证照这一方面应该会做大规模的一个应用,特别是由于这次疫情导致的各个地方的频繁的身份验证也是一个契机。
姚劲波:看好区块链技术,不看好随意发币: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表示,看好区块链技术,但不看好随意地没有管制地发币。他认为要对发币加强监管,同时应真正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对商业和经济的影响。[2018/3/6]
此外,在两位研究者看来,即使是根本不关心以太坊的读者,也应该了解EIP-1559。因为其涉及到的弹性区块大小上限及拥堵控制系统,可能会成为确保比特币区块后补贴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Cointelegraph中文,作者:FELIPEERAZO,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加拿大皇家骑警正在调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斯特拉思科纳县的两个比特币局.
1900/1/1 0:00:00本文来自:哈希派,作者:哈希派分析团队,星球日报经授权转发。
1900/1/1 0:00:00想要了解Filecoin出块原理,首先要熟悉其共识机制,Filecoin常被提及的两个证明机制是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不过它所包含的证明机制并不只有两个,我们首先来看看主要包括哪些.
1900/1/1 0:00:00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和大家分享了以太坊2.0未来的价值,其中提到以太坊2.0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有若干个关键节点是所有投资者都值得关注的。今天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以太坊2.0的几个关键节点.
1900/1/1 0:00:00编者按:本文来自Cointelegraph中文,作者:MICHAELKAPILKOV,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