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ID今天18:00代币Claim,很可能今晚8点开盘。我们分析了开盘价格,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先说结论:目标区间0.25-0.4u。IDO成本:$ID单价0.025U,硬顶250万U,个人硬顶15000U。分析逻辑如下:$ID总量20亿,IDO价格算,总市值5000万,初始流通量14.3%,按照IDO价格算,流通市值715万。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北极星项目报告:CBDC系统的安全和弹性框架:7月7日消息,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北欧中心今日发布“Project Polaris(北极星项目)”CBDC系统的安全和弹性框架以及威胁建模差距。该框架考虑了数字环境的快速增长以及依赖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各方和设备之间的互连性,以及它如何创建多样化、复杂且快速发展的网络威胁格局。由于CBDC系统可以使用的新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尚未在运营规模上得到验证,因此需要评估和解决它们无意中引入新的安全和运营风险的可能性。
中央银行和CBDC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将需要面对这种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形势。Polaris安全和弹性框架的开发是为了指导中央银行设计、实施和运营安全且有弹性的CBDC系统,以减轻中央银行因网络威胁或运营故障而面临的运营、法律和声誉风险。该框架以CBDC为重点,利用现有的行业标准和指南,为中央银行提供安全、有弹性的CBDC系统的七步模型。[2023/7/7 22:24:25]
从融资角度看,SpaceID战略轮融资1000万,代币分配8%;种子轮金额未知,代币分配20%,都有一年锁仓。另外,除了参考ENS以及bnb/eth的市值比等情况外,由于SpaceID还有全链DID概念,想象空间更大。
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和金融科技公司执行俄罗斯第一笔数字资产交易:6月29日消息,俄罗斯第二大银行 VTB 的 VTB 保理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 Lighthouse 已经执行了该国第一笔现金支持的数字金融资产交易。VTB表示,该交易类似于短期商业债券的发行。在这里,发行人的债务池,在这种情况下是工程公司 Metrowagonmash,在 Lighthouse 的平台上被代币化,并被 VTB Factoring 收购。(路透社)[2022/6/29 1:39:16]
因此,综合考虑融资、ENS情况以及想象空间,再考虑到币安的亲自操盘,可将其估值设置在流通市值8000万-1.2亿左右较为合适,即$ID价格0.28-0.42u左右。另外,再考虑情绪问题,代币集中释放,十倍之上很可能会有IDO集中抛压。
标准普尔:稳定币仍可能在后 Terra 中占主导地位:金色财经报道,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的分析师周四在网络研讨会上表示,尽管Luna基金会的 terraUSD 最近倒闭,但稳定币可能成为金融世界的系统性特征。该技术是一种所谓的稳定的价值来源,为更多波动的加密资产提供了一座桥梁,但仍可能改变国际金融和全球贸易,即使使最近的市场动荡表明一些加密货币比其他一些加密货币更稳定。
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Paul Gruenwald表示,terra的大幅贬值证明加密货币发行者需要通过与传统金融一样的的障碍。传统金融家将无情地利用任何对其保值能力做出虚假承诺的货币,加密市场也不例外。与传统金融一样,同样的规则适用,同样的可信度适用,并表示与美元挂钩的资产将需要某种高质量、流动性强的美元资产以得到某种支持投资组合,以确保该制度是可信的。(Coindesk)[2022/6/24 1:27:53]
因此0.25会是一个关键点位。鉴于之前空投引起的社区争议,加息时间节点临近,市场保守,个人偏悲观,看到0.25-0.4u。综上,如果有机会接到0.15以下的筹码,会是很不错的短线盈利机会。如果已经持有$ID,0.35以上卖出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是分配表:
Defi借贷的业务很像银行,用户存入资金构成defi平台的负债,defi平台的剩余资金+放出去的贷款构成资产,资产=负债,如果有金库,那么金库也会并入负债表,使得资产>负债.
1900/1/1 0:00:00市场观点:1.宏观流动性货币流动性趋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鹰派发言,利率峰值可能高于预期,如有必要将提速加息.
1900/1/1 0:00:00今天凌晨,Uniswap在其官推宣布推出自托管移动端开源钱包,由于AppStore上架审核问题,Uniswap目前仅可向10,000名用户发放TestFlight测试资格.
1900/1/1 0:00:003月16日下午,百度于北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围绕新一代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
1900/1/1 0:00:00想象下一代安全的互联网,从登录时刻开始,你的个人信息就受到保护。在这个新的互联网中,你的数据将留在你自己的设备内,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信息,消除了被盗或欺诈的风险和恐惧.
1900/1/1 0:00:00摘要:据爱范儿报道,昨晚,英伟达、微软、Google、Adobe等厂商在相差无几的时间里都推出了各自的AI服务,你追我赶之势仿佛在传达着同一个焦虑:「在这个大AI时代,如果不想被人颠覆.
1900/1/1 0:00:00